廣西原木閣木制品建造有限公司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001-6228
網址:http://www.doitle.com
地址:廣西柳州市魚峰區西江路7號金泰商業廣場
本文由新浪文化綜合網絡資料整理編輯。
木制寨樓說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欄式建筑,在歷史沿革中又結合居住環境的要求加以變化。造房匠師根據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確定相應的建房方案,使用斧鑿鋸刨和墨斗、墨線,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腳樓。
2006年5月20日,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寨吊腳樓
歷史溯源
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欄式建筑。據有關史籍載述:“苗族多居山洞,結草為廬,以蔽風雨。事起即建造巖墻木屋,聳以吊樓……”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
時間略久的吊腳樓
在歷史沿革中又結合居住環境的要求加以變化。西江的造房匠師根據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確定相應的建房方案,使用斧鑿鋸刨和墨斗、墨線,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腳樓。這種建筑以穿斗式木構架為主,因前檐柱吊腳,故而得名。
吊腳樓的榫卯結構
經過歷代苗族能工巧匠的精心設計,不斷加工裝飾,吊腳樓更為古樸而實用,美觀又大方,給苗鄉山寨增添了絢麗色彩。
建筑特點
西江村寨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時往往利用山坡傾斜度較大或者瀕臨水、溝的一側,使屋的前半部分臨空懸出,從而蓋起比比皆是、大同小異的吊腳樓來。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質結構,不用一釘一鉚,房子框架由榫卯連接,依山勢而成,建筑風格別具特色,形成獨特的苗寨吊腳樓景觀。吊腳樓層層疊疊,呈金字塔形。
臨水而建的吊腳樓
吊腳樓,即房屋撐柱懸空不落地,因地制宜而建。吊腳樓立于平地,吊腳半邊樓建于傾斜度較大的山坡上,后半邊靠巖著地,前半邊以木柱支撐,樓屋用當地盛產的木材建成。坡面開成上下兩級屋基,下級豎較長柱,上級豎較短柱,使前面半間樓板與后面半間地面平行,形成半邊樓。木柱木墻木樓板,樓皆建于數米高的石??采?,房架高6至7米。每排柱的Z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齊上屋基處,形成吊腳柱,“吊腳樓”因此得名。吊腳樓有半吊腳和全吊腳兩種形式。屋基多以大表石壘而成。吊腳樓為歇山頂穿斗挑梁木架干欄式樓房,青瓦或杉木皮蓋頂。
臨山而建的吊腳樓
吊腳樓一般有三層,四榀三間、五榀四間、六榀五間成座,依山錯落,次第鱗比。吊腳樓的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圍棚立圈,堆放雜物和關牲畜。住人的一層除臥室、廚房外,還有接待客人的中堂,寬敞明亮,中堂的前檐下裝有靠背欄桿,形成一個木制陽臺,既可憑高遠眺,又可休息聚會。秋冬時節,金黃的苞谷,或紅的辣椒,潔白的棉球等成串懸關于樓欄樓柱,把小巧的吊腳樓點綴得繽紛絢麗,既不怕潮霉,又能防邋,天然糧倉。
苗家吊腳樓,飛檐翹角,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桿,欄桿上雕有萬字格、喜字格、亞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圖案。懸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繡球和金瓜等各種裝飾。上層室外為走廊,多為婦女女紅勞作(繡花,挑紗,織錦)場所,或者觀花賞月之處。黔東苗族吊腳樓的走廊上安有“美人靠”(苗語為“安息”),站在“美人靠”憑欄遠眺,就能賞覽山區風光,家鄉勝色。
傳統吊腳樓
吊腳樓具有簡潔、穩固、防潮的優點,還能節省耕地和建材。
傳承意義
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連同相關營造習俗形成了苗族吊腳樓建筑文化,它對于西江苗族社會文明進程和建筑科學的研究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保護好西江千戶苗寨,也就是保存了一塊研究苗族歷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吊腳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居住理念的改變,西江當地的年輕人不再愿意居住吊腳樓,也無興趣學習相關營造技藝,吊腳樓建造匠師后繼乏人。吊腳樓營造對地質、木材有一定的要求,建成后防山體滑坡、防火的任務較重。因此,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建筑技藝文化的延續和實物保護都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需要有關方面加以關注和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的轉載違反了《著作權法》或損害了您的利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廣西原木閣木制品建造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桂ICP備18006212號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001-6228
郵箱:577867720@qq.com
地址:廣西柳州市西江路7號
技術支持:柳州祥贏